短信传情铸造爱情不老神话

时间:2023-04-08人气: 栏目:情感美文

  短信传情铸造爱情不老神话

  蒋东新

  爱情是什么呢?这东西可能一时半会谁也无法说清。不同的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。不同遭遇和经历的人对爱情的褒贬也不一。

  我是不敢也不能妄对爱情下什么结论的。只不过见多了尘世间太多的痴男怨女。目睹了婚姻“围城”里几多躁动的不安的心。以及爱情经典“词典”里流传很广感人肺腑悲怆凄美“泰坦尼克”式的生死绝恋。但更多的却是让我感受到爱情的甜蜜、家庭的和睦、生活的惬意。

  妻妹燕和妹夫磊是人见人爱天造地设的一对儿。妹夫在市委上班。妻妹在县直部门工作。两人都是公务员。工资高。负担又轻。妹夫性情温和。妻妹小鸟依人。且都属于恩恩爱爱长相厮守的那种类型。只不过两人的性格都有一点偏执。犟起来的时候谁也不迁就谁。一次不知什么原因两人又拌起了小嘴。妹夫很慎重地找到我。让我和姐姐给做做工作。本来两人都在气头上。这工作不好做。于是我们采用冷处理法。接妻妹暂时到我家小住几天。刚好妹夫要陪领导到广东考察八九天。这样不是更好。第一天没什么动静。妻妹噘着个嘴巴谁也没理。但可以看得出她脸上流露出的牵挂之情。第二天妻妹的手机“嘀”地响了一声。妻妹赶紧接过。看了一眼却又佯怒地把手机扔到一边。说了声:“神经病。打错了!”但可以明显看出她脸上已是“阴”转“多晴”。果然不错。当手机再次“嘀”地响起时妻妹便急不可耐地抓起手机。贪婪地阅读起来。脸上早已一片阳光。第三天。妻妹像换了一个人。而且还主动约我们上街。一个人常常对着短信傻笑、发呆。后来的几天。妻妹和妹夫的短信简直成了生活的主旋律。一次偶然的机会。妻子拿起妻妹的手机。刚看了“亲爱的……”三个字便被妻妹一把抢过手机。两人嬉笑着、打闹着一起倒在床上。到了第九天头上。一大早妻妹便嚷着要回家了。说是妹夫今天要回来。看着妻妹神采飞扬、一脸幸福的模样。我真的很想说:“谢谢你。短信红娘!”我感觉移动短信就像是弥补感情裂痕的粘合剂。

  我认识的人中。有一对下岗夫妇。两人均年过不惑。且都文化层次偏低。又没有一技之长。属于典型的“4050”再就业人员。家中负担很重。上有七八十岁病榻中的父母。下有一个女儿正读大二。丈夫每天推着货郎车上街烤红薯卖。妻子每天补鞋补到深夜才回。为了病重的父母和上大学的女儿。家中一无所有。唯一值钱的东西大概就是分属于丈夫、妻子、女儿手中的三部破旧手机。但他们依然笑对生活。一家人其乐融融。我很纳闷。心想很多家庭失和皆是因经济原因而起。缘何……女主人于是释怀说:“其实这也没啥的。都是因为生活。随遇而安吧。关键是每天都要开心面对生活。你看我和老杜。别人笑我们家最值钱的宝贝就是三破手机。可我们就是把它当作宝。现在手机话费挺贵。我们娘仨每天都相约同一时间发个短信互报平安。或者在我们最难的时候我和老杜互相发个信息彼问候一声。就这样……”刚说着。她的手机“嘀”地响了一下。“对不起。老弟。老杜给我发信息了。”我的心灵一阵震撼。不由肃然起敬。这或许是对爱情最好的诠释。它使爱情变得更加丰满、充实。让爱情催化发酵直至地老天荒。

  夕阳西下。洒满落日金色余晖的沙滩上。我几乎天天遇到一对手挽手肩并肩彼此相携步履蹒跚的老者。七八十岁的样子。脸上满是皱纹。牙都掉光了。但精神很矍铄。夕阳照在两位老人身上泛着金黄圣洁的光。多幸福的一对老人啊!两位老人显然在沙滩上走了很久。虽然有些疲惫。但幸福洋溢在两人的脸上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位老人腰间悬挂的手机。我不知手机在他们那个时代意味着什么。便怔怔地看着它。老人爽朗地一笑:“嗨!年轻人。我们这也是赶时髦啊。手机这东西。年轻的时候没赶上用。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。就不兴我们老头子用了吗?我们年轻的时候呐。两口子分居两地。写信、发电报、摇把子电话。什么没用过。那时谈个恋爱啥的。比现在难多了。现在。我和老伴天天见面。天天发信息。你看。自从用上手机。我俩仿佛一下年轻了。又回到我们那个初恋中去了。”听着老人爽朗的笑声。咂摸着老人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话。我蓦然感悟:短信还是不可多得的家庭的保鲜剂呢。

  如何让爱情不老呢?爱情不是简单的公式化。也没有现成的教条。她是两个人心与心一辈子的交流与托付。是相濡以沫彼此能将身心乃至生命交与对方的信任和忠诚。如果说爱情有不老的神话。那么短信传情则是铸造爱情不老神话的灵丹妙药。


相关文章推荐:
  • 乡愁,抹不去的思念
  • 倔强的生命
  • 与君初相识,犹如故人归
  • 黄昏拥抱黑夜,初晓牵手黎明
  • 那些年的喜欢,只是注定的青春
  • 时光已遥远,人事变迁移
  • 流逝的岁月里,我一次次与你相遇
  • 夕阳照在河畔上
  • 乌云遮不住太阳
  • 浅夏风中一流沙
  •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分享:

   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